压力传导机制是当前各级政府抓工作落实的关键抓手,其在保证政令畅通、激发干部担当作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压力传导机制使用不当也会产生诸多治理问题。要综合采用多元化手段,构建科学有效的压力传导机制。
层层压实责任、逐级传导压力是当前各级政府治理的有效手段,它在保证政令畅通、激发干部担当作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更是攻坚克难、狠抓落实的关键抓手。压力传导机制的通常做法是将任务或责任自上而下逐级传导至基层,并通过定责、履责、督责、考责、问责等一系列环环相扣的责任落实链条来压紧压实。在这一过程中,任务分解、指标考核、督办督查等是常用手段,而不定期调度、排名和各类通报则是加压的主要方式。在压力传导链条中,基层是最末端,也是极易形成压力“堆积”的重灾区,特别是当压力传导失衡时,极易引发各类治理风险。因此,如何构建科学有效的压力传导机制成为当前基层治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警惕压力传导失衡导致的基层治理问题。压力传导不足、传导不畅、传导过度等都容易导致基层治理出现问题,“中梗阻”和“不作为”现象即是其中的几种。在当前压力传导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一些常见的问题:一是压力层层加码。压力传导过度经常会导致层层加码。其原因有时是为在地方竞争中崭露头角,有时是为体现任务的重要性、紧迫性,有时则是因为求稳或怕担责,加“提前量”“增超量”成为常见现象,但过度了则会脱离实际,违背工作规律,如当前一些地方出现的“过度防疫”现象就是典型的层层加码。二是任务过度分解。任务分解是推动工作的常见手法,但不科学、不贴近实际的任务分解则往往是“甩锅”的表现。现实中“条条”与“块块”都会将各类指标任务分解后下放至基层,最典型的就是各类GDP指标和一些专项考核任务,如生态环保、信访维稳等。但不切实际的指标分解往往会忽视任务之间、部门和地区之间的联动性,有时则超出基层的能力范围,出现严重的权责不对等。三是问责泛化。压力传导机制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问责”,但随着基层激励空间的日益压缩,“奖”与“惩”呈现出“一条腿短一条腿长”的情况,问责正在演化成为激励机制的负向替代手段。问责泛化会产生许多副作用,如动辄问责会导致基层动力不足、弹性不足,问责不精准会导致震慑和教育意义不足,以问责代替整改会导致工作的指导性不足等。四是督察考核过度。必要的督察与考核是保证压力传导的重要手段,能发现工作部署是否落实到位,但过多的督察考核则会占用基层大量的时间,不仅挤压其面向群众主动服务的空间,还容易滋生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深入研判基层对压力传导失衡的策略性应对。作为压力传导的最末端,当基层面临大量任务且无法继续向下传导时,会产生一些策略性的应对,蕴藏一定的治理风险。常见的有如下几种:一是压力反弹。压力传导通常是向下的,但当基层压力较大时,也会出现向上传导压力的可能。如“刷存在感”“哭穷”“叫屈”等,以争夺领导注意力,同时也争夺治理空间。二是人员扩张。在治理资源不足、编制管理严格的情况下,为应对压力,基层还易出现自主性扩张,即大量使用临聘人员,这也是其压力传导的一种方式,即将压力传给别人。实践中,基层政府和街道都聘用了大量人员,其中尤以综合行政执法临聘人员居多。三是粗糙执法。基层经常会接到一些临时性、紧急性的任务,在时间有限、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极易出现“运动式”治理,导致治理的精细化程度不够,与群众的沟通不够,严重时还会激化社会矛盾。四是躺平行为。压力的增大和任务的堆积,易导致基层出现倦怠感,特别是当激励手段有限的情况下,基层干部更容易滋生“躺平”心理,秉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在工作中出现“推、甩、拖”等行为。五是形式主义。基层是所有数据、资料的基础来源,也是多数党建、社会和经济发展任务的主要承载者,但当任务超载或脱离实际时,基层则可能会“应付了事”,滋生形式主义,出现工作作风漂浮。甚至可能出于“图省事”等侥幸心理而出现弄虚作假。
构建科学有效的压力传导机制。压力传导机制失衡的原因是非常深刻而复杂的,比如基层长期存在的条块分割、权责失衡、激励机制缺乏等问题,也与地方竞争式的发展方式和治理习惯有关。构建科学有效的压力传导机制要深入研究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特点和基层治理的特点,注重压力传导的制度适应性,综合使用“压力+激励”“向下传导+向上传导”“考核+指导”“分工+协同”等多元化手段,有效化解基层压力、激发基层活力,使之既能狠抓落实又可以开拓创新。
一是要把握“度”。适度的压力可催人奋进,但过度的压力则可能压缩基层干事创新的空间。要眼光向下,给予基层一定的弹性空间,使之有时间、有精力、有资源去开展工作。基层既要对上,但更重要的则是对下,要有能力、有动力及时回应基层群众的需求。二是要注重“效”。当前基层治理普遍有“任务导向”的倾向,即以完成上级指派的任务为主,而忽视了政策的实际效果。要以改革“考核评价”机制为核心,更关注结果性指标而淡化过程性指标,更关注群众的实际获得感而不是上级的任务标准。三是要力求“准”。压力传导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能凡事都要向下传导,不能将“属地管理”当成一个无所不包的筐。要根据任务特点和基层能力精准匹配责任、传导责任,要分清任务的轻重缓急、划清责任和权力的边界。四是要加强指导。压力传导不能一传了之,更不能以督办、问责来代替整改、指导。上级在分解任务时,要加强对下级的指导,各类调度、指挥都要因地制宜、一地一策,绝不能“一刀切”。各部门在下达任务的时候更要注重对基层的专业指导。五是要运用“激励”。仅有负向惩戒,压力传导机制是不健全的。在压力传导的同时还要赋权、激励。要依法依规下放一些治理权到基层,如“吹哨报到”一样打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要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探索更适应当前制度环境和基层治理特点的激励机制。要畅通干部的发展渠道,坚决杜绝“干好干坏一个样”。六是要改进作风。科学的压力传导机制靠制度也靠作风,某种程度上后者往往更重要。要改进工作作风,着力避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痕迹主义,真干事。要改进学风,不断加强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学懂弄通宏观政策、专业政策和具体政策,会干事。要增强依法行政的能力,严以律己、严以用权,依法干事。
文章刊载于《学习时报》2022年3月30日第7版